終於找到適合的5K螢幕, Asus ProArt PA27JCV 使用簡單感想
我終於找到一台適合的 5K 螢幕── Asus ProArt PA27JCV。從 Eizo 退役後,我一度購入了 Samsung M7 32 吋的螢幕,但發現 32 吋的螢幕實在太大且刺眼,並不適合我的需求,尤其是在連接 MacBook 寫作和編程的場景中,我使用頻率非常低,更多的是拿來看串流平台。另外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 Apple Studio Display 5K 畫面帶來的精緻感,因此也想找一台能滿足這些需求的 5K 螢幕。
上週在 Reddit 看到了 Asus ProArt PA27JCV 的消息,當時有傳言這台會賣 800 美金。立刻跑去官網查看,沒想到沒過三天就上架了,售價約 22,900 新台幣(750 美金),當下就毫不猶豫地訂購了一台。
實際使用感受
因為先前 32 吋的使用經驗,螢幕過大且近,所以我原本有些擔心 27 吋的 PA27JCV 在我深度 60 公分的桌子上會顯得距離過近,但實際上它放上去後,一切都顯得那麼完美。
首先,這台螢幕的精細度和色彩表現讓我驚艷。這是設計用的專業螢幕,但跟我的MacBook Pro 14 的 Liquid Retina XDR 色彩也十分接近到95%,但是即便是 Studio Display 跟MacBook Pro 的螢幕還是有些差距,Liquid Retina XDR 優秀表現實在太強了。
PA27JCV在色彩模式DCI-P3(Display P3)的情況下,色溫設置為 6500K。而MacBook 使用Apple XDR display(必需關閉原彩,不然外接螢幕都會顯示得比macbook更泛黃一些),兩塊螢幕的在亮度最強的狀況,PA27JCV在最深的黑色部分略顯不足,細節的清晰度MacBook高一個層次,但是兩者的顏色已經是非常相近,但是最相近的螢幕還是Apple 自家的 Studio display。
讓我驚喜的是PA27JCV 擁有 LuxPixel™ 抗眩光低反射技術,這對長期看螢幕的非常舒適,我前面已經重點講述他的色彩,抗眩光低反射的技術並沒有像外面常見的霧面螢幕減損色彩的表現!(特別是和 Nano-texture 玻璃相比,因為很好奇Nano-texture 玻璃的表現,所以所以特別去店裡看一下, Studio Display的Nano-texture 版本, 整體看起來更少的反射光,而我個人感受是顏色表現更精緻也看起來具有層次感,但也少了一般玻璃版本帶來的通透感)。原本我對抗眩光的效果沒抱太多期望,但相比之下 這台PA27JCV 這方面的表現著實令我滿意。
高品質顯示的重要性
一直拿蘋果的產品作為調色的表準,但我並不是專業的調色人員或是目前有設計或是影像方面的需求,只是當我長時間使用好螢幕的筆電與手機後,我的眼睛真的回不去,以我samsug M7那台螢幕使用經驗,在電影中呈現黑暗的場景下很多細節會看不到,即便調色後變得說不出哪裡的怪,另外最有感的還是畫面好糊(4K 32 inch),後來才知道高PPI的重要性!本來以為寫程式 閱讀 跟打字只是很基本的需求,在不知不覺中Apple產品出色的色彩管理早就訓化使用者我的眼睛,良好出色的色彩與高PPI成一個我選擇螢幕的必要條件。
另外其他的優缺點
優點的部分:
- 良好的價格
- 豐富型態的接口與KVM功能,但Hdmi只有一個接口(略少)
缺點的部分:
- 使用MacBook進入睡眠模式後,螢幕從睡眠模式到喚醒等待時間有點久,第一次使用我以為要重新開機螢幕。
- 沒有附上詳細的產品說明書,只有簡單的安裝說明。我是官網下載英文的產品說明書,一遍上網看官網的QA怎麼選模式給調整,以及工能關閉一些我使用不太習慣的功能 比如動態調整 環境自動偵測。
- 網站上有說明可以安裝ASUS DisplayWidget Cente軟體去控制Monitor OSD,例如螢幕的色彩模式與更仔細的參數設置,但該軟體只能在 Windows 上使用,Mac 系統不支援。
- 另外鍵盤的部分支援聲音不支援螢幕,不過這個可以另外安裝MonterControl,目前使用起來很方便,沒遇到特別的問題。

- 官網宣稱支援VESA DisplayHDR 500,但 HDR 的效果並不好,可能是因為亮度不夠的原因。(我覺得單純觀看體驗不是很優秀,可能是因為亮度不夠的關係)。
- 喇叭的音質表現一般,可以忽略不計。
結論
對我來說27吋的恰到好處,就是想見恨晚
27 inch 螢幕是剛好2個A4紙張的大小在寬一點,方便一邊看pdf一邊寫筆記,5K 畫面文字即使縮小也非常銳利,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要知道27吋這麼適合,可能剛出Studio Display 我想我第一時間賣下來也不會後悔,而不是一直在尋尋覓覓感覺自己需要更大的螢幕,卻找不到它。再來27 inch 螢幕不像在使用14inch 的筆電螢幕 不用一直切換,也不用像32 inch的螢幕使用起來太大常常轉頭觀看,這根本才是最大的生產力。所以直接下手買了這台真的是很棒的選擇。
最後,對我而言,PA27JCV 是個非常合適的選擇,因為我不是個經常在家工作的人,更多時候我還是在外使用筆電進行工作,所以並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在螢幕上。
但是我認為若有色彩更高需求,那直接購買Apple Studio Display的螢幕是不會後悔。剛好湊巧在M4 MacBook Pro的發表,這次螢幕在一般的使用(SDR 模式)支援到1000尼特的亮度,並提供定製的Nano-texture 玻璃的選項,對我來說可能才是更適合我投資的選擇。
總之,這次選擇 PA27JCV 是非常滿意的決定,尤其是在考慮到價格和實際需求之後。如果之後我發現27吋是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也會考慮升級到下一代的 Studio Display。
(以上紀錄結束)